df
学校精神: 崇德 责任 敬业 创新 | 校训: 笃恭修德 见贤思齐 | 校风: 知行合一 至真至美 | 教风: 修身立德 晖光日新 | 学风: 尊师重道 乐学善思
您现在的位置: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 教师频道 读书交流>>正文内容

让读书成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阅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你排解烦恼,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让我们信心倍增……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不仅丝毫不显过时,而且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特别是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一件件工作已经是应接不暇,仰望星空,一天擦肩而过,可收获甚微。《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用终生的时间来阅读积淀”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试想,我们总在抱怨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不是主动的去做事情。
   老师们,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还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我要用自己的读书习惯来感染我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不仅自己爱看书,而且极其看重学生的阅读,他认为改变“后进生”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因为阅读能经常让学生“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而“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这种扩大阅读范围就是扩充自身的“智力背景”,用大量的阅读来激活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兴趣。

我们班有这样一位学生,他上课总是左顾右盼、交头接耳、无所事事,影响周围的同学无法学习,周围家长的电话如约而至,要求调换座位。下课的他总是办公室的常客,不是扯女生的辫子就是和男生打架,开学一个月从未见过他的作业。跟家长沟通也收效甚微,令人头疼不已,正当我不知所措时,我发现他偶尔安分时,总是在聚精会神的看一些如:《查理九世》、《冒险小虎队》之类的书,在感叹他认真的样子是那么吸引人的同时,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量阅读对‘后进生’有很大作用”这句话让我灵机一动,何不从阅读下手去改变他,于是我买来一本《夏洛的网》郑重的送给他,他又惊又喜的接过去。过了几天我发现下课来告他状的同学少了些,虽然进步不算太大,但也让我看到了希望,于是我又推荐他看了《今天我是升旗手》、《我要做个好孩子》等书籍。渐渐的我发现上课的他已经可以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而且隔三差五的开始交作业了,这令我十分欣喜。见阅读如此奏效,我就以这种方法来影响我们班的另外几个“后进生”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

    大量阅读不仅对“后进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让班级管理也事半功倍。本学期我们开展的同读一本书活动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在平时的阅读课教学中,我让学生以自读自学为主,并及时抓一些语言训练点进行练习。在选文上、教法上我每周设定不同主题。在阅读中,不仅相信学生的潜能,善于发现其思维闪光点,而且及时提出表扬,渐渐的我发现学生变得爱发言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仍激励着我们。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们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143号